「媽媽,我什麼時候能去上學?」帶著稚氣的語調,期待上學的他抬頭詢問媽媽,一句平淡的提問道出許多蒙古孩子心底最真實的渴望。
自2020年3月蒙古出現第一起本土案例,政府即下令停止到校上課,所有的課程一律改為遠距教學,降低師生群聚感染的可能性。隨著疫情反覆,在睽違了一年半載後,孩子們引頸期盼的開學日終於到來,教室裡親自見到快變成「網友」的同儕和師長,對於能夠來上學的孩子而言無疑令人雀躍萬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並非所有孩子都有幸享有這份喜悅。
幼兒園抽籤開跑!你中獎了嗎?
蒙古是全球第二大內陸國,政府為了增加人口紅利且促進發展,推動各類獎助生育政策,鼓勵民眾積極生育,也使得蒙古的人口快速增長,成為人口結構相當年輕的一個國家。不過在人口高速膨脹的背後,卻是教育資源成長幅度不成比例的隱憂。據蒙古統計局的數據,目前全國的學齡前兒童(2-5歲)數量為321,257名,其中約有56,843名孩子,相當於17.6%的孩子因各類因素而無法就讀幼稚園。
在2020年,蒙古全國共有1,439所幼稚園,儘管政府每年新蓋幼稚園數量達20所,仍無法滿足就學需求。依蒙古法令規定,學前教育每班至多25人,然而實際情況卻與法規大相逕庭。據實地觀察,在人口稀疏的牧區,一個班級平均要容納42名學童;而在人口密度較高的首都烏蘭巴托市,每班平均更高達50名學童。人口的快速擴張,導致師資、空間等硬體設施或制度跟不上,從而產生幼稚園能開設的班級數不足,因而導致大幅超收學童之現象。
每年八月底,各個行政區的公立幼兒園甫拉開大門,便有一大群家長蜂擁而至,只為了幫自家兒女抽選幼稚園的入學資格。各地區中籤率不盡相同,會因為該區學齡前兒童的數量而有所浮動,中籤率整體大約落在10%,這麼低的錄取率,難怪會讓每位家長焦慮地雙手合十祈禱。
讓「就學」不再是奢侈的渴望
學齡前的兒童發展時期至關重要,因此蒙古家扶中心自2007年起與幼稚園合作設立福利班,保留一定就學名額給弱勢兒童,保障其教育權益。然而光是這樣還不足以面對求學路上的阻礙。2014年蒙古教育部頒布規定,要求學童入學前需準備好一系列學用品方可就學。對於家扶所扶助的家庭而言,家中的每日支出就已經是主要的壓力來源,更遑論要在採買這些學用品,額外的支出對於弱勢家庭而言為一大負擔。尤其這一年來,政府為了避免群聚感染而長期封鎖城鎮,導致許多民眾失業,對於貧困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在無力負擔費用的情況下,只能忍痛放棄孩子的入學資格。
有鑑於此,蒙古家扶中心每年開學前都會盡可能提供協助,如今年提供學用品組合給850位學齡前兒童,包含了政府要求的睡衣、盥洗用品(肥皂、洗手液、牙膏、牙刷、衛生紙)以及文具(畫畫本、色鉛筆一組、蠟筆、剪刀、口紅膠等等),期望能讓孩子安心無虞地求學。同時,為了配合疫情,也提供兒童可重複使用的口罩,降低孩子在校園內的感染風險。
一名社工老師分享:「一位照顧6名孩子的單親爸爸,目前尚未辦妥身份證地址的轉區手續,因此孩子無法就讀幼稚園,為了照顧小孩子也影響到工作。如果能讓老么上幼稚園,這位單親爸爸勢必能安心工作,增加家庭收入以改善家計。」社工老師與幼兒園院長討論後,幼兒園決定接受孩子的入學申請,家扶協助提供了學用品、維他命和兒童口罩等等,讓孩子不僅可以開心上學,也讓單親爸爸也卸下了心中一塊大石。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目標4是「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該目標的第2項則是「確保所有的孩童都能接受高品質的早期兒童教育、照護以及學前教育,為小學的入學作好準備。」
教育是脫貧的途徑之一,學前教育更是黃金時期,大量研究都證實了早期發展對於孩童身心成長的正面意義。透過服務的過程,我們看見需求、回應期待,我們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升孩子的教育品質;同時也積極為孩子爭取就學權益,讓貧困家庭的孩童也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歲末到了,看著孩子們這一年來可以背著書包,開開心心上學去的模樣,讓我們更有動力去推行各項服務,讓「就學」不再是一個口號或奢侈的渴望!
❤️:我願意讓孩子穩定「就學」,不在是一個口號:https://donate.ccf.org.tw/19/shopcart-step1/279
❤️:我願意陪伴孩子走過需要的一里路:https://www.ccf.org.tw/?action=foreign_adoption2
自2020年3月蒙古出現第一起本土案例,政府即下令停止到校上課,所有的課程一律改為遠距教學,降低師生群聚感染的可能性。隨著疫情反覆,在睽違了一年半載後,孩子們引頸期盼的開學日終於到來,教室裡親自見到快變成「網友」的同儕和師長,對於能夠來上學的孩子而言無疑令人雀躍萬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並非所有孩子都有幸享有這份喜悅。
幼兒園抽籤開跑!你中獎了嗎?
蒙古是全球第二大內陸國,政府為了增加人口紅利且促進發展,推動各類獎助生育政策,鼓勵民眾積極生育,也使得蒙古的人口快速增長,成為人口結構相當年輕的一個國家。不過在人口高速膨脹的背後,卻是教育資源成長幅度不成比例的隱憂。據蒙古統計局的數據,目前全國的學齡前兒童(2-5歲)數量為321,257名,其中約有56,843名孩子,相當於17.6%的孩子因各類因素而無法就讀幼稚園。
在2020年,蒙古全國共有1,439所幼稚園,儘管政府每年新蓋幼稚園數量達20所,仍無法滿足就學需求。依蒙古法令規定,學前教育每班至多25人,然而實際情況卻與法規大相逕庭。據實地觀察,在人口稀疏的牧區,一個班級平均要容納42名學童;而在人口密度較高的首都烏蘭巴托市,每班平均更高達50名學童。人口的快速擴張,導致師資、空間等硬體設施或制度跟不上,從而產生幼稚園能開設的班級數不足,因而導致大幅超收學童之現象。
每年八月底,各個行政區的公立幼兒園甫拉開大門,便有一大群家長蜂擁而至,只為了幫自家兒女抽選幼稚園的入學資格。各地區中籤率不盡相同,會因為該區學齡前兒童的數量而有所浮動,中籤率整體大約落在10%,這麼低的錄取率,難怪會讓每位家長焦慮地雙手合十祈禱。
讓「就學」不再是奢侈的渴望
學齡前的兒童發展時期至關重要,因此蒙古家扶中心自2007年起與幼稚園合作設立福利班,保留一定就學名額給弱勢兒童,保障其教育權益。然而光是這樣還不足以面對求學路上的阻礙。2014年蒙古教育部頒布規定,要求學童入學前需準備好一系列學用品方可就學。對於家扶所扶助的家庭而言,家中的每日支出就已經是主要的壓力來源,更遑論要在採買這些學用品,額外的支出對於弱勢家庭而言為一大負擔。尤其這一年來,政府為了避免群聚感染而長期封鎖城鎮,導致許多民眾失業,對於貧困家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在無力負擔費用的情況下,只能忍痛放棄孩子的入學資格。
有鑑於此,蒙古家扶中心每年開學前都會盡可能提供協助,如今年提供學用品組合給850位學齡前兒童,包含了政府要求的睡衣、盥洗用品(肥皂、洗手液、牙膏、牙刷、衛生紙)以及文具(畫畫本、色鉛筆一組、蠟筆、剪刀、口紅膠等等),期望能讓孩子安心無虞地求學。同時,為了配合疫情,也提供兒童可重複使用的口罩,降低孩子在校園內的感染風險。
一名社工老師分享:「一位照顧6名孩子的單親爸爸,目前尚未辦妥身份證地址的轉區手續,因此孩子無法就讀幼稚園,為了照顧小孩子也影響到工作。如果能讓老么上幼稚園,這位單親爸爸勢必能安心工作,增加家庭收入以改善家計。」社工老師與幼兒園院長討論後,幼兒園決定接受孩子的入學申請,家扶協助提供了學用品、維他命和兒童口罩等等,讓孩子不僅可以開心上學,也讓單親爸爸也卸下了心中一塊大石。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目標4是「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該目標的第2項則是「確保所有的孩童都能接受高品質的早期兒童教育、照護以及學前教育,為小學的入學作好準備。」
教育是脫貧的途徑之一,學前教育更是黃金時期,大量研究都證實了早期發展對於孩童身心成長的正面意義。透過服務的過程,我們看見需求、回應期待,我們努力緩解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升孩子的教育品質;同時也積極為孩子爭取就學權益,讓貧困家庭的孩童也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歲末到了,看著孩子們這一年來可以背著書包,開開心心上學去的模樣,讓我們更有動力去推行各項服務,讓「就學」不再是一個口號或奢侈的渴望!
❤️:我願意讓孩子穩定「就學」,不在是一個口號:https://donate.ccf.org.tw/19/shopcart-step1/279
❤️:我願意陪伴孩子走過需要的一里路:https://www.ccf.org.tw/?action=foreign_adopti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