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照顧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力量。」隨著社會變遷及家庭型態的改變,複雜的家庭議題與兒童發展需要,讓家扶意識到,整個社會環境的變遷層面既深且廣,必需不斷地調整既有的服務模式,才能將支持弱勢家庭的力量,充滿整個社會環境。
家扶陪伴社區改變的過程,以融入社區文化、結合社區資源的在地化為核心,建立與社區的正向互動關係,讓社區的力量成為家庭脫貧的能量。
自2014年起,家扶基金會透過整合全台各縣市家扶中心各項社區服務,擇定一個社區範圍,以社區整體兒少需求為出發,進而發展出「社區興力計畫」,且部份計畫的推動亦與學校、社區組織合作、共同研擬,或以成立社區據點的方式,扎根社區達到社區支持與互助、去標籤化,讓服務不單單是施與受的關係,而是互為主體的服務關係,一起共好、互助,彼此尊重、好好生活。
透過社區的力量,共同發展兒少照顧,滋養孩子健康與發展各項能力,一起成為守護兒童少年成長的力量。
關懷兒童是家扶基金會不變的使命。「社區興力計畫」10年來已執行有 75 個社區計畫,社區活動計有超過 25,000頻次,共服務 600,000以上人次。另「學校暨社區認養計畫」目前共計有 73 所合作學校,以及全台設有17座茉莉二手書店「閱讀苗圃」;2023年亦有與7個社區合作「社區共好計畫」進行社區行動提案計畫之執行。
迴歸,一起走回家的路-原鄉青年支持方案
家扶在新竹的五峰、尖石兩原鄉服務多年,發現離鄉求學的高中職及大專生升學後,除了擔心自己造成家中的經濟負擔外,另一個壓力來源便是在新環境中覺得孤單、缺乏可提供支持與傾訴的對象,常讓這些原鄉學子在尚未適應新環境前,便放棄就學。
透過每月至少一次聚會,由青年自主規劃方案內容,從文化學習、交流參訪、活動分享及成果發表會等,進行能力培育,強化對部落資源及文化之瞭解,激發創意發想,支持原鄉青年從不同角度看見部落的力與美,加深與自我、人際、部落及文化的連結,讓部落及文化資源成為青年找到自我與認同的養分。
最接近市區的原住民部落-仁愛鄉卡度部落
卡度部落是距離埔里鎮最近的原住民部落,有80%村民是世代務農,村莊百分之七十栽種有「綠寶石」之稱的檳榔樹,其他百分之三十農作物以敏豆及香蕉為主。卡度部落非工業重鎮及商業發達地,以致兒少的學習資源不足、成長過程缺乏足夠的關注與協助。
從「預防」和「發展」的觀點出發,以「兒童權益」為核心,以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著重關懷與陪伴,讓社區內的學童不因環境資源的不足、文化刺激少而減少學習,而影響兒童能力的正常建立。因應社區兒少需求,辦理多元課程,從服務兒童到青少年並延伸至家庭,藉此提升兒少內外在能力,同時協助家庭穩定生活並促進家庭關係,讓家庭能夠有足夠的支持系統迎接挑戰。
社區興力計畫十週年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