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今年參與「社區共好~行動提案計畫」的社區夥伴,各計畫已審核通過,以下為11個提案計畫簡介—
計畫一:散策灣裡—紀錄家香
計畫結合南台南家扶中心鯤喜灣基地辦理之暑期夏令營之規畫,融合社區青年志工與技能的培養,達到返鄉服務的目的。基礎課程以去年的黑白底片自沖洗的課程再次執行,另邀請中式麵點與西式甜點的老師,授予灣裡在地青年技能。並在學習此項技能後,能發揮創意及融入在地食材,在夏令營裡以擔任志工的角色並指導更多未參與活動的小隊輔。期待這些學子在正規教育裡,能有不同興趣的學習機會,多元的適性發展,並將此項概念,希望他們回校後,能發揮所長在社團或系會上而有更多元之發展。
計畫二:「赤腳踏土地」周末夏令營
鹽和光工作室於2016 年開始於南庄深耕,聚集在地及移鄉的社會青年,將主修帶回家鄉化為行動力,投入不同領域共同努力,透過藝術、陪伴、教育及食宿經營等方式,為在地開啟不同的返鄉思維,並為南庄創造更多元的發展可能性與價值。透過夏令營活動,協助服務對象培養自我效能感,並透過藝術課程與團隊活動,探索自身的興趣,增進相關的能力與經驗。同時給予照顧者喘息的機會。也透過各式課程將本地不同領域的青年帶入南庄,提供一個平台培養青年人力,解決南庄人口老化問題。
計畫三:角孩子鹿港社區陪伴計畫
角孩子陪伴脆弱家庭兒少與連結居民的社區基地,作為高風險家庭長期穩定的避風港,提供在地學生免費的課後陪伴服務,從共餐共學,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並陪伴他們成為穩定善良的大人。計畫透過曾經帶領孩子參與馬拉松的經驗,今年度持續從訓練開始陪伴孩子,以完成馬拉松作為目標,過程中給予正向楷模,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正向行為與發展,同時也提供一個舞台與機會,創造孩子們的成功經驗。
計畫四:陪童(同)烘焙趣培育計畫
計畫為陪童、陪同進行烘焙培育。藉由烘焙培訓課程,提升照顧者的烘焙技能,並考取證照。同時規劃免費社區烘焙課程回饋社區。能與孩子一起參與親子烘焙課程,是一件很棒的親子互動活動。孩子在備料、攪拌食材、揉捏麵粉成團、塑形、烘烤、出爐的烘焙過程中,學到了生活的小常識,啟發了豐富的想像力,等待烘烤的過程學到了觀察,也學會了耐心等待,更結交到有烘焙興趣的小朋友,一起進行製作、一起玩、一起成品和合作。每當看著孩子從烘焙中獲得成就感,一起品嚐孩子親手做的美味點心,那無法比擬的幸福感,幸福滿滿。
計畫五:灣裡瓜瓜叫
灣裡擁有南區最廣的農田耕地早期也是台南葉菜類的主要耕作生產地。學會這幾年透過鯤喜灣田園小旅行,讓參與的社區民眾及遊客體驗挖地瓜坐牛車活動,研發出的地瓜可樂餅也成為其中一項社區特色美食。計畫將執行製作一系列的體驗教學課程,讓灣裡社區團體多方參與,也藉由反饋社區提升在地人們的美食文化素養。另配合社區市集辦理成果展1場次,讓家扶學童與社區培訓人員一起擺攤販賣地瓜可樂餅將所得捐贈給家扶基金會。
計畫六:「藝」想天開社區點綴計畫
瑟冷部落位於玉里鎮的大禹里,是一個以阿美族為主的原民部落,但族群的組成仍包含閩南、客家與新住民,可說是個縮小版的玉里鎮。在現代電子產品蓬勃發展且普及使用下,外來文化強勢進入其日常生活並快速傳播,炫麗奪目的聲光資訊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再加上當地新生代對於自身原生文化的認知不足,而虛擬的網路空間又逐漸取代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原有的溫暖對話與互動,都導致孩子們與傳統文化價值的日漸疏離,甚至是對在地認同的不足。此外,在成人們忙於產業發展的情況下,世代之間又缺少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機會,進而衝擊傳統文化的承繼工作。計畫帶領孩子們放下電子產品,重新思考自己如何看待生活的土地,慢慢走入社區,尋找自己喜歡的部落角落,進而深思部落改變的可能性,然後,製成 3 D 版的社區認知地圖,以建立屬於新生代的社區樣貌,並深化對於土地的認識及歸屬感,從而能夠在未來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文化身分認同。
計畫七:跳動的文化樂章:走進部落,街舞傳承,原住民孩童翩翩起舞
大多數孩童對社會的想像時常僅限於社群軟體上的呈現,長久以來造成孩童注意力不均,對新鮮事物探索的動力已下降,常常網路看過就認為自己已了解該件事物。而霹靂舞(BREAKING)練習環境相對簡單,難度卻較高,其動作並非看過即能掌握,是一項入門簡單卻相當有挑戰性的舞蹈。計畫透過霹靂舞及音樂讓部落兒少接觸與練習舞蹈,透過初期的失敗提升自我認知,於練習時提升孩童毅力,當成果展現時孩童可獲得極大的自信心,不僅強化身體機能也珍惜自我身體,達到自律自愛的體現。最後也依自身努力去證實許多事物看似簡單卻需付出大量努力,從舞蹈休閒中得到生活正確的觀念。
註:霹靂舞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新增之比賽項目。
計畫八:鯤喜灣—偶們的故事
台南小東國加掌中劇團在南台灣地區深耕,致力復育-布袋戲這一傳統表演藝術進行現代化創新和跨界融合。近年來,劇團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並在校園、社區推廣復育傳統藝術的概念,不僅促進了藝術文化的陪伴與傳承,還加深了社會對在地文化的認識,使布袋戲展現出新的面貌與活力。計畫通過布袋戲這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設計出一套完整的課程內容,包括:手作DIY戲偶、繪製舞台布景、設計鯤喜灣在地的劇目創作、錄音工程、社區成果發表等,引發孩子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興趣與關注。在活動過程中,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產生連結,透過自身的表達與彼此溝通協調,建立歸屬感、團結、責任感及關懷,學習尊重差異與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增強其對傳統表演藝術的認知與理解,更深化了對自己的認識。在成果發表會時,邀請家人、社區夥伴共同參與,將「社區共好」的理念化作「偶在鯤喜灣」計畫中的每個細節裡。
計畫九:「性別平權教育宣導劇 灰王子 」 巡迴演出計畫
劇團以「培訓兒童戲劇教育種子;提昇兒童劇鑑賞人口」為宗旨成立,除了提供熱愛戲劇表演藝術者舞臺,更致力於讓社會大眾都能享受豐富戲劇世界中的幸福、愛與歡樂﹑感受到藝術表演的創意與美好。計畫藉由性別平權教育故事劇場「 灰王子」戲劇演出,讓社區孩童於戲劇觀活動當中,潛移默化,帶出家事分工、職業不分性別的觀念,並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體會性別平等的重要,教導學生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並學習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及他人的感受。
計畫十:2024年「Kmbiyax ta kana (我們一起加油!) 」
計畫延續從去年的「Laqi iyah da」(孩子們,一起來!)進展到「Kmbiyax ta kana」(我們一起加油!)是因為我們相信,一個家可以變得和諧、變得溫暖,不單只是靠這個家裡的某一個人,而是當家庭全體成員一起「出力」的時候,這個家才有一點一點改變的機會。來自花蓮縣秀林鄉達基力部落的智政,因自身的成長與學習經驗,了解到偏鄉地區的家庭關係與兒少教育、學習困境,甚至是家庭親子關係亟需改善。計畫設計於營隊活動帶領以「親子共融」為主軸,讓親子們能夠持續參與相關活動,以促成整體家庭的關係促進,重新凝聚家人之間對於「家」的認同感及歸屬感,當親子之間有了這樣的正向經驗,也能夠向外擴展,看見社區的需要,願意一起盡一份力,逐漸帶動部落氛圍,提升部落族人的凝聚力。
計畫十一:永續飲食:實踐淨零碳排的行動之道
鐵幕青年為高雄大寮的地方創生團隊,是以大寮青農聯誼會成員為基礎,跨域結合環工、生技、機械及社會領域夥伴,用ESG農業響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並透過CSR、USR 及社區等面相共同打造ESG 農業的永續影響力,透過近三年的努力,目前在高雄捷運的大寮站成立團隊的共創空間,用以推廣淨零綠生活、負碳體驗等課程。本計畫透過工作坊活動,促進青少年對永續飲食的認知,引導參與者邁向淨零綠生活,並推動食物永續的實踐。也透過教育宣傳和社區活動,提高居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鼓勵大家節約能源、減少垃圾和污染,並建立良好的共識和合作機制,讓淨零綠生活方案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中。
家扶基金會社區興力計畫—社區共好計畫
2023年行動提案計畫 |
序號 |
提案單位/姓名 |
計畫名稱 |
備註 |
1 |
台南市灣裡黃金商圈發展協會/杜明鴻 |
親子共學 互影相隨 |
|
2 |
台南市灣裡萬年文史推廣學會/潘文欽 |
走遊灣裡故事 |
|
3 |
鐵幕農創/陳庠豪 |
跨域共創建立區域支持系統–以低碳健康蔬食為例 |
年度評選佳作 |
4 |
程智政 |
2023年「Laqi! iyah da 孩子們!一起來〜」 |
年度評選佳作 |
5 |
金世涓 |
繪本中的家鄉與社會 |
年度評選優選 |
6 |
天堂夢教室/胡心雯 |
布農小小農 |
年度評選優選 |
7 |
海豐島恰恰恰/丁盈茜 |
西香香–台西街區綠美化亮點製造計畫 |
年度評選佳作 |
2024年行動提案計畫 |
序號 |
提案單位/姓名 |
計畫名稱 |
備註 |
1 |
台南市灣裡 |
散策灣裡-紀錄家香 |
|
2 |
苗栗縣南庄鄉 |
「赤腳踏土地」周末夏令營 |
|
3 |
彰化縣鹿港鎮 |
角孩子鹿港社區陪伴計畫 |
|
4 |
台南市玉井區 |
陪童(同)烘焙趣培育計畫 |
|
5 |
台南市灣裡 |
灣裡瓜瓜叫 |
|
6 |
花蓮縣玉里鎮 |
「藝」想天開社區點綴計畫 |
|
7 |
花蓮縣加灣部落 |
跳動的文化樂章:走進部落,街舞傳承,原住民孩童翩翩起舞 |
|
8 |
台南市 |
鯤喜灣—偶們的故事 |
|
9 |
台南市玉井區 |
「性別平權教育宣導劇 灰王子 」 巡迴演出計畫 |
|
10 |
花蓮縣達基力部落 |
2024年「Kmbiyax ta kana (我們一起加油!) 」 |
|
11 |
高雄縣大寮區 |
永續飲食:實踐淨零碳排的行動之道 |
地方地區團體協力共持計畫 |
序號 |
提案單位/姓名 |
計畫名稱 |
年度 |
1 |
高雄市杉林區 |
小人物大奇蹟 |
2023、2024 |
2 |
台東縣延平鄉 |
布農族人傳統生活知識建構 |
2023、2024 |
3 |
花蓮縣達基力部落 |
一條棉被的故事 |
2023、2024 |
4 |
台東縣延平鄉 |
來自山林的信心文化藝術課程 |
2024 |